黄埔探索“师徒结对传帮带”,赋能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对社区建设意义重大。日前,黄埔区民政局推出“1个仪式+3项制度”,探索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拴心留人环境,推进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了解,黄埔区现有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060人,在全区17个镇街、133个社区的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公共服务站从事服务管理工作,平均每个社区8人。他们入户走访,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居民群众开展社区自治活动。
黄埔区高度重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针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认同感低、人才容易流失等问题,以及新入职人员存在的“干什么”和“怎么干”等困惑,谋划创新培训模式。黄埔区民政局推出的“1个仪式+3项制度”,就是对社区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7月27日,黄埔区2023年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了一个“师徒结对传帮带”仪式,共160多人参加。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安排优秀社区干部担任师傅,结对教学。
活动旨在促进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岗位职责,向师傅们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融入单位集体氛围。同时,师傅们在对新人的“传帮带”过程中,又能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这种双向的提高,有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居委会的良好发展。
除了参加“师徒结对传帮带”仪式,黄埔区民政局还建立健全3项制度,即跟班学习制度、“双师”制度、教学相长评估制度,保证培养效果。
跟班学习制度,规范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培养模式。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入职1个月内,所在镇街将安排优秀的社区干部与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结成跟班学习对子,结对安排书面报区民政局备案。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跟班学习期限1年,学习内容各镇街根据工作实际设置,助力新入职人员全面熟悉社区基本情况,利于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公共服务等。
“双师”制度,护航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健康成长。建立黄埔区民政局业务指导、镇街挂点社区干部担任导师、社区干部担任师傅的“双师”制。各镇街安排分管领导或挂点社区干部担任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导师,安排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或经验丰富的社区专职骨干担任师傅。
镇街导师负责做好业务指导,开拓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视野,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教学活动;社区师傅言传身教,结合具体工作做好“传帮带”,帮助学员端正为民服务的态度,用好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入户走访熟悉社情民意,掌握办理基层自治工作事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提升调处本领,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方法等,每周至少安排2-3次教学活动。
教学相长评估制度,保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培养实效。镇街建立跟班教学评估机制。街道每季度、社区每月对教学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结对跟班教学结束前,镇街将组织结业评估,评估的结果与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以适当的奖惩促进跟班学习制度落实到位,确保结对学习取得实效。
南方+记者 刘珊
通讯员 周宜山
【作者】 刘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