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科院:科技下乡 水稻丰产
(资料图片)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近日,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公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种业科技服务团队入选优秀团队的名单。名单的背后,是水稻科技工作者稻田中一步一脚印的“万里行”。
“2022年我们团队积极联系各方,利用自有技术‘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新技术模式在赣中南地区大力示范推广,建立了试验示范点20余个。”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吴延寿说,通过“政府搭台、走村串户、示范先行、实地指导,大力推广”的下乡模式,示范点已遍布赣中南大部分县区。
据了解,此模式共计指导企业30余家,农户600多户,普及相关技术讲座10余次,实地和会议培训相关人员9000余人。本年度该技术模式在江西省累计推广近190万亩,相比正常双季稻生产模式,每亩增效200-300元,累计增值4亿多元,大大增加了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户种粮积极性。
一方沃土,育一方水稻。江西高安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江西省重要产粮区。
“2022年团队被选为江西省高安市农业科技先行县水稻产业指导团队,团队联合当地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打造了示范基地4个,围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选主推品种3个,主推技术4套,赠送水稻良种近500公斤,建立了200余亩的示范基地,开展水稻品种和技术培训2场次。”吴延寿说,团队利用自有品种示范,一季稻产量亩产高达715公斤,晚稻625公斤,为当地提供了经济效益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在再生稻技术示范上头季亩产710公斤;再生季产量225公斤,双季节本增效150元/亩,同时实现了优质米早上市,较正常双季稻亩增效250-300元。并示范推广的早粳稻双季直播生产技术有效克服了早稻直播低温和晚稻寒露风低温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高了早稻米食味。
“这些新品种新技术为高安市先行县建设注入了绿色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效和科技先行的作用,引领了高安市水稻科技发展。”吴延寿说。
在吴延寿看来,巩固水稻制种这一优势产业,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虽道阻且长,但须勇往直前。
记者获悉,2022年该团队承担了8个县的水稻特派团科技下乡服务工作,对接对象共计28个企业或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总计138人次,服务对象总计110人次,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总计1000余人次,引导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落地生根,有效推动了服务地的水稻生产技术水平。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供图)
关键词: